识码库将会介绍富士x100样片,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IT168 评测】富士X100系列绝对可以说是旁轴数码时代最杰出的大底DC之一,富士X100复古的外形设计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第一台到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三代了。今年在Photokina上发布的全新升级型号X100T可以说是目前功能最为完善的,除画质小幅度优化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功能项都进行了优化,例如操控、电子快门、混合式取景器,增加了Wi-Fi功能(能与一次成像打印机相连接)。这些进化点是从字里行间看不到的,也只有用过第一代、第二代X100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下面就由我来讲述富士X100T到底做了哪些改变。
旁轴相机是过去胶片时代最受欢迎的相机,随着数码时代的并进,旁轴相机除了德国徕卡还在生产之外,那就只有富士了。富士的旁轴还和传统旁轴相机不同,基本是运用了旁轴相机的外形设计理念和操作体验,然后内部则是数码时代的产物,可以说富士的相机是旁轴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完美结合物,这也是富士相机最重要的理念,给人一种情怀。说句不好听的,哪天富士放弃了这种情怀,那估计要被粉丝们唾沫淹死。
富士X100T沿用了1600像素APS-C规格的X-Trans CMOS II传感器和EXR Processor II图像处理器,同时配备了等效35mm f/2富士龙镜头。主要改进在升级混合式取景器,在操控方面(1/3档光圈环、命令拨盘、方向键和七个功能按钮)也有所加强,另外也加入了用户期待已久的WiFi功能,并支持1/32000s无声电子快门。
在过去,我们把S和T都想得太复杂,一直以为这里面代表了特殊的含义。后来经过了解,在富士产品中S代表的是第二“Second”;T代表的是第三“Third”。顾名思义,这些字母代表的是序号,产品命名上并没有做太多文章,而是听取了用户和许多专业摄影师们对产品的反馈来一步一步的完善产品,这是对用户负责的体现。
"从S到T的主要进化之处:
混合取景器的完善
五维键开放为四个自定义键,加上另外两个Fn,总共7个
显示屏提升为3英寸104万像素
1/32000秒电子快门
能通过Wi-Fi用手机/平板遥控拍摄,还能直接连接一次成像打印机“趣奇俏”
【图集】从S到T的进化 富士X100T/X100S外观对比
"评测总结:
富士X100T是之前两代的完善版,也终于提升到能让人很良心的推荐的地步。第一是加强版的混合取景器,让许多用户能够很好的体验到取景器快速手动对焦,从光学图像裁剪出来的对焦部分是X100T的一大进步。第二就是操控体验的人性化,7个自定义键的配置可以因人而异的自行设定按键功能来适应自己的操作习惯。第三就是画质的保障,画质虽然与上一代S没有改变,但是画质足以让人放心使用,搭配上F2的大光圈、等效35mm的焦距无疑都是为人文摄影师、纪实摄影师们、街拍摄影爱好者而准备的。第四是功能的配置,可以和本家的一次成像产品很好的融合在一起,Wi-Fi的配置提升到绝大多数数码相机无法媲美的程度。其他品牌的数码相机虽然也能够连接打印机进行打印照片,但是绝对没有富士这种感觉。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对焦,其自动对焦从官网上查询并没有做提升,所以还是想送富士一句话“对焦有待提升”。
"购买意见:
说实话,如果你是一个人文摄影师、纪实摄影师,富士X100系列都是你非常好的备机选择,不过第一代X100就不推荐了,毕竟其对焦是出了名的。但是今天所评测的X100T就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富士X100T能够带给你的是别家产品无法带给你的复古操控体验。
从升级来看,要是你买的是X100,那就改进换这个,富士X100系列的产品小编都用过,X100T才真的能够满足拍摄需求。而第一代的用户能换就赶紧换了吧,别抱着一个“风箱”当宝贝。
从价格来看,刚上市不久的机器必然便宜不到哪里去,单独从价格考虑。当然X100S是最适合购买的,目前X100S京东报价为5888元【
点击查看
】,价格适中。而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后,小编还是认为X100T才是最应该购买的,不过不是目前的7999元去购买【
点击查看
】,而是等到价格趋向于X100S的价格再买最为合适。当然了,土豪直接购买我也不拦着。
"外观并无改变
富士X100T的旁轴设计并不仅仅只是保留了外观,还在操控按键上做了些许保留,例如那些光圈、快门的拨盘,这些方面就不多说了,富士绝大多数产品大概都是这样的设计。富士X100T的三围是126.5mm (宽) x 74.4mm (高) x 52.4mm (厚),与前两代体积没有变化,整体机身曲线更加圆润,比较具有舒适感。
从机身顶部、机身两侧来看,X100T和X100S布局都一样。在顶部依然是快门调节拨盘、曝光补偿拨盘(提升到±3EV)、快门释放/开关键、Fn自定义按键,顶部操作与X100S没有区别,只有Fn按键改了下颜色。
▲机身左侧都是对焦模式切换拨杆。(左:X100T,右:X100S)
▲左X100T,右X100S
机身右侧为接口,和X100S不同的是,增加了MIC接口,并且原先的USB接口目前能支持线充,也就是说可以不携带充电器就能够用平时我们的安卓手机充电器充电,更是能够支持移动电源来充电。
▲左X100T,右X100S
改变比较大的就是机身背面了。在这里按键布局也完全不同,整体上更加人性化,操作起来也更容易习惯。例如VIEW MODE按键,这是切换液晶显示屏和取景器的按键,之前在X100S中布局在最下面,让不懂的人很难琢磨这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而现在直接布局在取景器下方,这样视觉上和习惯上更容易接受。
▲上X100S,下X100T
接着就是五维方向按键的设定方式,这完全就是吸收了不少用户的反馈意见而来的。把之前的单一功能的对焦/删除、微距、白平衡、闪光灯按键直接变成现在的可自定义按键。并且把Q按键提上去一字排开,按键简洁美观并且大幅度的防止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左侧的按键布局更是简单易懂。(上X100S,下X100T)
"小结:
富士X100T这外观没有改变,但是机身曲线方面做了优化,这提升了使用的舒适度,不认真体会还真是感觉不出来;然后就是按键的布局更加美观简单,防止了不必要的误操作,更加人性化;最后就是自定义键的配置,这可以说让任何人用上这机器都能根据自己的习惯很快上手。
"操控大不同
富士X100T所谓的“操控大不同”主要说的是6个自定义Fn按键的配置和升级版的混合取景器把之前的固定五维方向按键变成了四个Fn自定义键,操控上整体上了一个台阶,混合取景器加入了对焦测距功能,在用取景器取景时候对焦精度更加准确。
富士X100S的操控已经很不错了,体现在光圈环、快门转盘、曝光补偿转盘上,有了这些操控一系列日常使用的参数变得非常简单轻松。
从X100S开始其光圈环的阻尼感就很顺畅,调节的时候也很顺畅,加入对称的凸起部分很容易的就和对焦环所区别开,防止了误操作,更不用说上面还有刻度标示出了光圈指数。
在X100S的基础上,X100T新加入的四个Fn自定义键让相机玩起来更是方便,迎合了大部分的用户需求。在这7个Fn键中可以随意的根据自己习惯来更换按键功能,能够调节的选项为:测光、ISO、动画、自动对焦模式、聚焦区域、已修正的AF框、闪光灯模式、闪光补偿、选择自定义设置、脸部优先、预览图片效果、高性能、RAW、无线通信、转换镜头、快门类型、创意滤镜、多重曝光、微距拍摄、景深预览、自拍、图像尺寸、图像质量、动态范围、胶片模拟、白平衡、ND滤镜。
▲Q键菜单界面
而Fn能自定义的功能,其实在Q键快选菜单里面也能够调节,但是没有Fn那么直观,Q键快选菜单的意义在于集合绝大多数的功能进行快速调节。
机身背面的调节拨轮经过改进后设计为可360度无间隙旋转,小细节的改进带来的是人性化的体验。在之前的X100和X100S可是生硬的左右摇动操作的,这种操作久了手都会疼,而且从调节的情况来看,并不效率。
▲屏幕一对比就出来了(上X100S,下X100T)
富士X100T的液晶显示屏从原来的2.8英寸提升到了3.0英寸,同时液晶显示屏像素也从46万提升到了104万。
"小结:
富士X100T是有史以来X100系列中操控最为完善的,处处透露出人性化,我个人觉得操控有如此就好了,希望未来富士的X100系列能在对焦和画质上好好的下功夫。我真不想一辈子过着富士无全画幅的日子。
"混合取景器的改变
之前的混合取景器会有一定的时滞感,而在X100T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拍摄的过程中,取景器进行手动对焦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经过X100T的升级改进之后,在光学取景器模式下,可以像测距仪一样进行手动对焦,非常的清晰,这种技术也是富士独有的。是裁剪了光学图像中部分图像而显示出来的,所以在这里的调整对焦成功了一般不会再脱焦。
▲图片来源于富士官网
在用光学取景器的时候,会在对焦的同时实时显示精确的拍摄区域,这样就不用考虑先对焦后构图还是先构图后对焦的问题,在方框内的就是我们的拍摄范围。
▲取景器三种模式的快速切换杆
取景器可以切换三种模式,在机身前面很容易的进行切换,每一种模式下取景感受都不一样。
"高速电子快门
▲更换快门类型需要从菜单中更改
采用了电子快门的X100T,快门快达1/32000秒的超高速曝光,超越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相机的高速快门,并且能真正的实现静音拍摄。
在超高速曝光下就算直射太阳进行拍摄也能够尽可能的保留住其他景色。对于拍摄雪景更有意义。
"分辨率与X100S一致
富士是有说过要把APS-C的画质发挥到极致的,所以如果不是为了破釜沉舟的话估计不会提升像素,换传感器之类的,一般也在原有基础长做一些优化处理,按照X系列的无反相机惯例来看,X100T的画质和X100S基本没差,毕竟影响画质的传感器、影像处理器和镜头都还是 1630万像素APS-C画幅X-Trans CMOS II传感器、EXR Processor II图像传感器和富士龙23mm f/2.0镜头(等效35mm)。我们通过评测室进行测试得出了下面的最佳分辨率。
富士X100T中心最佳分辨率在F4上,除了最大光圈F2和最小光圈F16,其他各档光圈分辨率基本保持在3000的水平。整体水平都比较平稳,两极极限光圈的中心分辨率画质也表现不错。
富士X100T边缘最佳分辨率在F8上,而其他档光圈下的分辨率表现也很突出,基本在2500+。可以说拍摄时候在光圈上的控制可以比较随性,不过还得注意光圈带来的景深问题,所以在大光圈下不适合拍风光照片。还得在F5.6或者F8下去拍摄比较合适。
经过了严格的跑分测试,接下来我们通过实拍来看看富士X100T分辨率真实表现如何。
从实拍来看,其最佳分辨率下拍摄的老人头纹理非常的清晰,在不增加机内锐化设置也能达到这样的清晰纹理可以说是秒杀绝大多数的小型数码相机,和同类型的大底DC相比也是名列前三。从硬币的截图来看,呈现给我们的是非常真实的还原度。而另外两个截图也是细节非常细腻。
"分辨率小结:
从跑分到实拍,表现都让人很喜欢,在APS-C下都能做到如此分辨率也是很难得的。从我个人观点来看,单纯要走文艺范的街拍、人文摄影师,富士X100T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备机。可惜的是它不是全画幅,要是全画幅的话价值2万都不过分。
"感光度测试:与X100S一样,ISO3200可用
感光度的测试主要是来看看,这款机器在弱光情况下画质如何,适不适合手持拍摄夜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X100T的高感表现情况(标准降噪):
从富士X100T感光度100%切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从ISO 3200开始出现些许噪点,在之前的感光度表现都非常清晰,暗光部分细节保持完好,到ISO6400的时候才开始出现色彩偏移。按照评测标准,判定其为ISO3200可用,而其极限的ISO 51200只能用于应急使用,并且不能用于100%大图。
"Wi-Fi:可遥控拍摄、照片传输和连接instax SHARE智能手机打印机SP-1
富士X100T与以往的X100系列相机还有一个很大的改变,那就是加入了时下流行的Wi-Fi功能,除了大家都有的可遥控拍摄和照片传输之外,还能够直接通过Wi-Fi连接到一次成像打印机SP-1(趣奇俏)。由于小编没有趣奇俏,这里就不多做解释,需要了解的请到官网查询。和大家展示下富士X100T的遥控拍摄与照片传输。
▲在相机中只需要按下wifi键或者在菜单中找到无线通信即可开始界面
▲连接富士X100T
▲连接成功后的界面,能够在手机APP中调节许多拍摄参数
▲照片分享功能,快速便捷,能够设置传输照片的大小
"小结:
富士的Wi-Fi遥控拍摄与照片传输功能是为数不多的厂商中体验不错的,连接过程非常简单轻松,在APP上的操作很容易就能够知道都是做哪些用的。Wi-Fi的加入让这个人文摄影机成为了一个在拍纪实照片时候也能够随时进行分享照片或者说一些摄影师能够用这个功能进行上交片子等。
"滤镜功能
目前大凡是个相机都会考虑加入滤镜功能进去,这功能的配置不是越多越好,讲究的是真正带来的效果问题。而富士一直都是具有怀旧胶片风格情怀的厂商,所以其滤镜有胶片模拟为和创意滤镜两种,这是和别家滤镜所表现得不同地方,是具有富士色彩的一种表现方式。
▲胶片模拟效果
▲创意滤镜效果
"备注:
本篇评测主要针对富士X100T的升级点做了一些测试和讲解,而其他所没说到的地方几乎与上一代X100S没有差别,想了解更多信息的朋友可以查看
"《
"老树开新花 富士X100S/X100对比评测
"》
实拍评测样片
问题一:相机中的全画幅和非全画幅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这是指传感器的尺寸,传感器尺寸越大相机画质就越好,相机也就越高档价格也越贵
全画幅传感器的长宽尺寸大约是36x24mm,和传统的135胶卷的底片一样大,是目前比较高级的一种传感器,主要是供高端单反使用的
只要尺寸小于全画幅的传感器都可以叫非全画幅传感器,主要是指入门和中端单反用的APS-C画幅传感器,长宽尺寸大约是24x16mm(不同厂家的传感器尺寸稍有不同)
还有尺寸更小的如M4/3传感器、用对角线长度表示的如1.5英寸传感器、1英寸传感器、1/1.7英寸传感器、1/2.3英寸传感器等等也都可以统称为非全画幅传感器
问题二:单反相机的全画幅、aps画幅是什么意思? 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称为CCD或者CMOS。
它相当于原来胶片相机的胶卷。
原来135胶卷相机一张底片的大小是36mmX24mm。
全画幅就是指数码相机的CCD(CMOS)的尺寸与原来的一张底片大小基本一样,也是36mmX24mm。故称全画幅。
APS的原意是指“高级摄影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
是数码相机普及前的一种过渡产品。
它仍使用胶卷,但在胶卷和暗盒上通过磁性材料和数字计划,记录了很多相关数据。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APS允许用户随时在三种画幅格式切换。它们是:
H型,30.3×16.6mm,长宽比为16:9;
C型,24.9×16.6mm),长宽比为3:2;
P型,30.3×10.1mm,长宽比为3:1。
APS-C画幅只的就是数码相机的CCD(CMOS)的尺寸与APS的C型画幅大小相仿,大约在25mmX17mm左右。是全画幅CCD(CMOS)面积的一半,也称半幅机。
由于缩小了CCD(CMOS)的面积,降低了成本,数码单反才得以普及。阀至今最便宜的全画幅与最便宜的半画幅相机的价差也要五倍左右。
大多数的数码单反相机是APS-C画幅的。
但尺寸相仿但也小有出入。
尼康的最大,它的全画幅比例系数是X1.5;
佳能的稍稍的小一点点,它的全画幅比例系数是X1.6;
适马的最小,它的全画幅比例系数是X1.7。
其实佳能还有一款APS-H的数码相机,EOS-1D(不是1Ds)系列就是,它与全画幅的系数是X1.3。
问题三:单反画幅的区别 单反一般分为4个画幅,有aps-c aps-p 全画幅 大画幅
这里的标准是一以前胶片机里面的胶片大小为准,跟胶片一样大的称为全画幅,比胶片大的成为大画幅。比胶片的1/1.6称为aps-c 1/1.3称为aps-p。
一般在家用里aps-c居多,像700d,d5200,d7200,80d等,全画幅像5diii d810等 大画幅就像莱卡哈苏玛米亚这一类那都是天价相机,基本就这样。
问题四:单反相机全画幅是什么意思? 说得简单一些,
如果是非全画幅的相机,你实际拍出来的照片比你在取景器里看到的图像要小!
而全画幅相机,你拍出来的照片的大小就跟你在取景器里看到的是一样的
你可以找一台非全画幅的相机拍出来对比试试,
问题五:全画幅相机和中画幅相机区别 首先,你要理解什么叫做绝对景深,什么叫做相对景深
我们拿可以互换镜头的APS和全画幅举例会容易理解一些
APS感光元件小,会造成全画幅的镜头焦距乘以1.5,这是相对景深变小了,实际上景深是不变的。你可以参看纽约摄影学院教材关于对焦的那部分讲解。我们所谓的对焦准确和景深,指的是“看起来清晰的区域”。举个例子,你看一个广告画,隔远看你觉得都很清晰,隔近看你就会发现画面上还是有细微的景深差别,隔得再进看,你会发现都很模糊。小感光元件对于焦距的放大效果,只是相当于同一副画面把你给拉近了,景深的感觉标准是由画面的大小而决定的,画面越小(拉近后相当于从原画面截取了一部分出来),景深的标准越小,你就感觉景深压缩了
什么叫做绝对景深?打个比方,你先用全画幅用定焦头拍摄,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景深,清晰对焦到某一根线,你把线的粗细作为一个标准,显然这根线前后的线都会模糊。假设你认为一根线模糊扩散后的光晕不大于线本身粗细的三倍就是“清晰的”,你可以根据这把尺子的刻度得到一个景深范围。这时你更换APS相机,镜头光圈不变,哗是用上述办法获得一个景深范围,虽然看起来模糊了,实际上得到的两个景深范围是一样的
关于透视,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我们都知道短焦有枕形失真,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枕形失真是从中间开始扩散的,越到边沿越厉害。你用全画幅+100mm的镜头成像尺寸是36*24mm,中画幅的成像要大于这个尺寸,可是中画幅最中间的36*24mm的这一块,就是枕形失真很小的这一块,也是和全画幅加这个镜头成像一样的一块。也就是说,100mm对中画幅的透视影响主要在这36*24以外的区域。有机会你可以拿两个相机比较一下
问题六:单反的全画幅和半画幅相机是看什么区分的?,佳能的EOS是什么意思? 你好、
单反相机的全画幅半画幅一般是看CMOS尺寸、所谓全画幅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以前大部分的数码单反CCD尺寸都比135胶卷的尺寸小,而全画幅数码单反CCD(或CMOS的感光成像的元件)尺寸和135胶卷的尺寸相同。而CCD尺寸越大,成像质量越高。全画幅的CMOS/CCD尺寸是36 x 24mm,而半幅的尺寸是24.9×16.6mm、相对全画幅、要小很多、这就是区别、
现在一般的机器前面都有标明的哦,比如尼康的D600跟D5200、盒子上都有标注、D600是FX格式的、D5200是APS-C画幅(半幅机)佳能也是一样
佳能的EOS是一种代号、全称是Electro Optical System(电子光学系统)―EOS、佳能想说的是佳能EOS系列的相机是高精度的机器。所以取名EOS、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问题七:照相机里的半幅和全幅是什么意思 没有半幅的概念哈,只有APS-C画幅,和全画幅
全画幅就是和135胶片一样大小的感光元件,APS-C画幅一般是24×16MM左右的感光元件,不同厂商的APS画幅相机规格稍有不同。
两个比较全幅感光元件要大一点,在同焦距的镜头配置下,能得到更多的取景范围,更加的方便。
还有一种中画幅,那个是高档相机用的,感官元件和胶片中画幅胶片一样大小
问题八:单反全画幅和非全画幅相机有什么区别? 所谓全画幅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以前大部分的数码单反CCD尺寸都比135胶卷的尺寸小,而全画幅数码单反的CCD(或CMOS的感光成像的元件)尺寸和135胶卷的尺寸相同。而CCD尺寸越大,成像质量越高。并且对于已经有传统单反的用户来说,镜头使用不会有换算问题。 非全画幅相机,比如佳能EOS 400D,50D的CCD尺寸大概等于胶卷尺寸的2/3左右,100mm的镜头,换算1.6倍率后就变成160mm的镜头了。在广角端24mm,全画幅就比较有优势了,视觉很广,而用在全画幅上就很尴尬了,X1.6 相当于38mm.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的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我们就叫他们是全画幅。
问题九:什么叫半画幅相机 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
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
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mm。
半幅的尺寸约为23.7×15.6mm,或称之为APS-C画幅。
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
1. 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势;
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
3. 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是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
4. 景深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
5. 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大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脑上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演、婚礼舞台等,以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游、聚会、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代价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
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
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
我想说,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
总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物。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然后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标。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术的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场误解的一种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家对相机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的半幅相机D7000高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
问题十:数码相机APS画幅是什么意思 APS-C是先进摄影系统C型的简称(Advanced Photo System type-C)的简称。
这是一种数码相机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规格之一。尺寸略等于先进摄影系统C型的大小,为25.1mm×16.7mm,比例为3:2。
这种规格的传感器通常用在许多数码单反相机上,同时也有一部分消费数码相机也采用了这种规格,例如定尼DSC-R1、适马DP1、富士X100等。
一些单电相机也采用这种规格,例如索尼NEX-5/3和三星NX10。
这是一个很久前就打算写的东西,总结一下我从入门到现在的一些摄影心得和体会,一方面供新手参考,一方面抛砖引玉,另一方面求高手点拨。
本系列全部文章,如无特别说明,均为作者自行拍摄照片或来自于各大相机厂商官方主页的说明图或样片。
Part.I 从选择器材开始
已经发霉的镜头
Prologue
就在昨天,我很久不联系的一位大学同学找到我。寒暄几句之后,开始了找我的目的。
“你说佳能600D怎么样”
“想学摄影?”
“想拿来一般家用,就想拍的好看点。”
我想如果是一年前的我,必然是破口大骂,买什么600D这样的淘汰机器。说些你本身也不需要600D应该买个RX100之类的卡片机之类的话。
现在我不会了。因为不能自讨苦吃。
喜欢,就买。
这已经成了诸多朋友问我该买什么相机时,我回答最多的一句话。
当然,如果真的就是我写这篇文章想对大家说的全部话,想必我早就被丢出去了。而且也一定会有群众站出来问到底买什么好。
相机这个词,倒不如说,摄影器材系统,该买什么,是根据现有器材,预算,目的三者相互决定的。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能决定的往往只有钱,平心而论,大部分人之所以在购买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时阻力重重,跟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啥有关。
早在2013年,我就在微博写过一篇基于当时的CANON单反在产相机的购买指南,虽然纯属调侃当时的热点事件,不过也算是帮一些人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并且得到了好评,可见大部分人确确实实需要这样的指南。
所以本文就试图聊一聊新手和准新手们在选择器材时的困惑,至于预算无上限,又或者精于此道了解的比我还多的前辈们,你们不太适合这篇文章。当然,我也欢迎合理的错误指正,毕竟一己之力,纰漏在所难免。
总体的购买思路是: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尽量少进出器材以及少花钱,但以主要需求为第一目的。性价比咱们不说,摄影器材这玩意大多一分钱一分货,量力而行即可。
特别声明:对于已经相中某款相机而又不小心被我在下面的文章中批评的,内心感到不适的可以关闭文章或者在评论区破口大骂,我先道歉。
目的
这个问题仅对第一次买相机的人具有意义,但是确确实实是最重要的。
5D3+24-70/2.8LII
很多入门新手都口水的Canon 5D MarkIII+EF 24-70/2.8LII组合,可你真的需要吗?
你必须认清你拍照的目的,是准备拍漂亮的女友,还是想学习成为一名赚钱的摄影师;是准备记录生活做自己世界里的大艺术家,还是想得到更多人的赞许;是想走遍名山大川拍出激动人心的桌面级美图,还是钻进枯燥的影棚拍摄一件件布光精巧的商品。
在摄影诞生之初,摄影就背负了太多目的。而到如今,摄影为了这些分门别类的目的,各自演化出了不同的派系。就像用水粉笔可以画水彩但是总是不太顺手一样。摄影师们的相机和镜头以及其他器材,都在为了各自的需求不断进化着。
布列松的最著名作品之一,你买相机时心中所想的画面是不是类似这样的?那你就该买莱卡了。
太简单了,搞明白你要拍什么,甚至是**——别害羞,**也有**的器材买法,这不丢人。
单反?
我尽量避免使用微单这个词,因为微单是索尼的注册商标并且只能指一些特定的相机。由于市场的极度混乱,我们不得不在解文说字上浪费一些篇幅。单反就是有反光镜,一个镜头的相机。相机进化百余载,是唯一到了数码时代仍然跟得上时代脚步的主流光学取景结构(另一种仍然活着的结构是旁轴,可惜除了leica和fuji外已经没有厂商在做了)。另外一种嘛,则是电子取景,换句话说就是跟手机拍照一样,通过观察屏幕来确定正准备拍什么。而单反则是通过取景器得到镜头的实际成像来判断你正准备拍什么。
直观地说,就是单反相机都得看机器上面那个小窗里确定你在拍啥。这个小窗的好处显而易见:省电和真实,几乎无限的分辨率,没锯齿。缺点也明显,会增加相机的体积和重量,并且会有不可避免的视野率折损(可忽略不计)。——当然这些都是你随处即可百度到的资料,单反结构的优劣很多人都说得很清楚。除了诸如”对焦屏和五棱镜之间进灰极难清理“之类的小特点外,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那你到底买啥啊?
首先,您喜欢向大众**么?**买单反。不**您想拍照挣钱吗?想挣钱买单反。不挣钱您喜欢机械情怀吗?喜欢机械情怀买单反。
讲真,在各种大底可换镜电子取景相机和不可换镜头的大传感器相机面前,传统的数码单反,已经没太大优势了。何况小巧真的很重要,它决定了你能拍多少照片以及相机的使用率,说一万句话,抵不上出去多摁几次快门。
而如果你要买单反,二手的机器(诸如二手5D2,D700,7D,K5IIs,6D)之类都是很好的选择,至于新机?D810/D610/D750,5D3/6D以外的机器就不要多做考虑了。没钱可以买二手的FX或者APSC,相信我,你很快就想升级到D810或者5D3——镜头群本身就是这么安排的,你必须升级到FX,何况刚才说什么人需要单反来着?**犯,挣钱干活,情怀党,这三类人给一个不买全画幅的理由?
购买要点基本上就是尽量绕开五面镜机型和没有肩屏的机型,买得起全幅上新全幅,买不起新全幅上二手全幅,再不济上二手专业APSC机,而佳能和尼康之选,对于没有任何品牌情节的,现在这个时点,首选尼康,无论如何,传感器的优势其他什么也比不了。再没钱也不要购买CCD传感器的产品了(即K10D,D80等)。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没有任何优势,顺带一提,它们现在大概1000出头即可从二手商人上购得,如果你去闲鱼之类的平台,可能更便宜。对于尼康来说,不要购买不带机身马达的机型,否则D头会让你想吃屎。而对于佳能来说,入门机型和主力全幅的操作逻辑完全不同,如果从xxxD系列入手,做好换了全幅全部推倒重来的准备。而5D2需要特别注意避开视频机,新手就不要去冒险了,真不行去买二手D600吧,老便宜了。
D600已经足够99%的摄影者完成99%的题材,并且可以提供现阶段几乎是顶级的画质。
针对一些”我要努力学习摄影“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你们先看完这篇文章。
可换镜与不可换镜的抉择
如果你不打算买两个或更多的镜头,请购买固定镜头相机,你会得到更好的画质更好的体积控制和更好的价格。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建议那些几乎只用18-55镜头拍照的朋友们不要买单反的主要原因。
不过不少人看重的却往往是相机之外的成就感,那还是那句话,你喜欢就买,你问我合适不合适,我不违心地说,不合适。
单反也好,微单也好,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换镜头,结果你不换,咱们不如不买,要画质好?有选择,不用着急,你接着看下去就行。
怎么选EVIL(电子取景式可换镜头相机)?
EVIL也就是前文中所述一般人言里的微单,下称EVIL,怎么买?
买EVIL的人很多,目的也不太一样。
对于一般的家用用户,坦白地说M43系统代表了轻便和适中的价格以及最为优秀的对焦体验,E卡口则代表了最高的画质和广泛的转接以及孱弱的自动镜头群,至于XF系统则意味着较高的一致性,价格,使用体验以及在APSC画幅下极佳的画质。当然,便携性按照画幅大小依次减弱。
至于三星,想买的就买,我拦不住你,不会买的人也压根不会考虑,你问我怎么样,就我非常有限的使用经历来看,给我的印象不太好,不过画质我不发表言论,因为我没有做过什么严谨的对比。
Fujifilm X-Pro1+XF60mmF2.4 R Macro 面对专业级的画质要求已经可以自信应付。(Fujifilm官网样张)
是时候抛弃成见了。当DSLR用户们还在口水D4s或者1DX的对焦性能的时候,松下的GM1,这个3k不到的小玩意已经在对焦上完成了一次超神杀戮。-4ev,240fps,满布全画面的对焦点的对比对焦让所有的大单反都感到汗颜——何况电子技术还在飞速进步,我们还能期待下一代的M43的对焦性能。我第一次试用这玩意是在一个昏暗的酒吧,除了令人惊讶的AF性能外,我找不到其他形容词了。
对于预算不过5K的家用用户,一个小巧的M43机身搭配一变一定的两镜组合是非常具有摄影乐趣的。一些外观党或者是对画质有更多要求的用户可能会选择XF系统,廉价的机身(XA或XM)搭配较为实用的镜头组合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前期购入XF1855+XE这样的配置如果能有一点后期再采购一枚镜头的预算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而E卡口可谓令人又爱又恨,考虑到转接以及镜头群路线上的问题,非全画幅机型(A6k,A5k等)已经不推荐购买,实际上在A7已经降到6k以内价位的今天,买非全画幅E口EVIL是毫无远见的。不光二手难卖,用得不爽,日后更是没有什么升级空间,只有烂在手上自己拍坏掉一条路了。
另外就是富士XF系统具有现阶段消费级相机里最美好的颜值,而M43则是具有现阶段万元内系统里最强的视频性能,至于具体型号,一句话,买新不买旧,买得起贵的不买便宜的。
至于pentaxQ,它是已经有了很多相机的人的玩具,常规来说,一般人的第一台第二台相机请都不要把它加入考虑列表。
第一枚镜头,第二枚镜头
焦段选择是因人而异的。大部分初学者是毫无概念的。即便普及了再多关于视角等等的知识也是毫无意义的。
以24-70/2.8这样的镜头入手,如果买不起全新的原厂可以买二手,买不起二手原厂可以买副厂,买不起副厂可以买上二手副厂,再不买不起可以买二手的上一代副厂。只要机械和光学性能都合格即可。同理,你真的不小心走上了APSC画幅DSLR的歪路,同样的2.8标变是不错的入手选择,买不起原厂买副厂,买不起全新买二手。如果只是过渡,无需全新直接二手,方便脱手不掉价。
拍摄的初期都不用有太多画质上的疑虑,相信我,你拍的不好跟镜头无关,绝大多数时候镜头的性能完全超过你的需要,至于放大数毛这种事真的只会有你一个人干,实际上国内的主流分享平台缩图以后,解像力差这点事,根本看不出来。
Nikon D600+Tarmon VC24-70/2.8 虚化与锐度已经完全满足了一般糖水人像的创作。
第二枚镜头怎么选?根据你的24-70使用时的不足来进行弥补。如果经常在28端拍摄请购买28定,常在70端拍摄考虑购入85定。总是嫌压缩和虚化不够好考虑购入135定。这些因人而异,一旦有了细致的需求,弯路就会少很多,而24-70,人人都要买的,不喜欢了?卖掉吧,反正需求也大,你买了二手适马?两千多你留着吧,还能救个场呢。
就我的经验和一些部分摄影爱好者、摄影师们的沟通心得来看,镜头这玩意非常符合二八定律。也就是说你大多数的照片(八成)往往由一只镜头拍摄,剩下的那些照片又有八成由第二只镜头拍摄。对于普通的摄影者,三只镜头将会是够用且好用的。再多的镜头会影响发挥和不便于携带。你说真的没有那种持有十几个镜头还都玩得很6的那种摄影师?当然有,不过我没见过,你可以推荐几个给我观摩学习一下。
最后,别人对焦段的理解对你来说完全没用,太多的人推崇35mm,而我日常扫街则认为28mm或者50mm更为好用,这些完全因人而异,我也见过常用24mm的高手,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摄影习惯和审美。同样,更无须长焦风景大师,广角魄力人像等等剑走偏锋的用户了,寇德卡告诉我们,拍照没有什么定势,更别说器材选择了。
85mm定焦也可以拍街头速写
我要采购附件
这是个非常有建设性的话题。总的来说对于新手其实也没有太多要说的。如果有哪位朋友上来就问哪款ND1000偏色比较小,又或者抱怨自己的柔光伞十字死光太明显的话,估计要买啥也心里有数了。咱面向新手,也欢迎老鸟给我指点迷津。
切记,不要购买搭售的UV镜。特别是什么18-55,50/1.8之类的低价镜头,搭配劣质的UV镜简直是摄影界的一大灾难。不要担心你的镜头被磕坏了,廉价镜头根本不需要那么去保护,镜头是拿去拍照的不是供起来的。至于金圈红圈有没有必要,我觉得还是按需来。如果真的仅仅为了保护一下,Pro1D就够用。至于ND CPL之类,按需购买,买自己预算上限的这点不会错的。而想练习风光摄影的新手,容我提醒一句,现阶段堆栈比什么ND都好用。
不使用三脚架就无法完成的车流轨迹,这些简单但是极具视觉刺激的拍摄项目会给入门者极大的信心。
买个你承受范围内最贵的三脚架,特别是如果你想拍风景。而反光板,廉价的入门级手动闪灯之类的廉价配件,建议能买都给买上,搭配24-70镜头会给你的摄影带来非常多的创作空间。至于脚架的选购,曼富图和金钟之流已然够好,而捷信显然已经好过了头,机身价格1/10左右的脚架预算合理且可行。
笔者摄影系统中最为化腐朽为神奇的配件,闪灯色片。
如果只是为了记录你的生活,那一个靠谱的内胆包,一张靠谱的存储卡和手绳即可。
胶片相机
不推荐没有数码相机的朋友购买胶片相机作为第一台相机。而胶片摄影的那些事,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如果有的话)和大家谈谈我的看法。
PS:这里的胶片相机包括一次成像相机。
便携式大底DC
这可是个好东西,大家都需要它。
截止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在售大底DC并不多,而每一款也都算是定位鲜明,专注于口袋单手街拍的gr,专注于全能人文和亮骚的X100,专注于多面手的rx100和LX100,占据高端的RX1和小众的DpQ系列。
我强烈建议不会采购第二枚镜头的家庭用户选购RX100或者LX100。
不输入门级单反的操控,更好的做工,不输入门级单反套机的画质(甚至是超越),完全胜出的便携性,我找不到不买的理由。当然,有时候显得毫无**,这算是最大的命门了。有时候能炫耀也是一个重要功能。
虚化和解像力不输同级别产品的大底DC Ricoh gr.
我真需要F1.4吗?
坦白地说,大部分人并不需要那2/3档光圈,甚至我可以说在F2.8下拍摄人脸特写都会出现一只眼睛实另一只眼睛虚的情况。
而你也用不到F1.4镜头(或者是1.2)相比于F1.8镜头所多出的画质,在缩图吞色的网络分享环境下,这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至于输出?别说笑了,一米的输出可能你一辈子也不会用上。并且1.4意味着更大的体积和重量,这点在EF85/1.2L上特别突出,我已经有不止一位摄影师朋友抱怨过这款镜头的过于沉重。
当然我们要肯定这些镜头的优秀画质和做工,而确实也有很多人需要这样的利器,但对于一般的爱好者,买固然好,不买也不是拍的不好又或者是不去拍的借口。
35mm@F3.2 此时模特远侧的眼睛已经在焦外
还记得大名鼎鼎的50/0.95吗?真的,我用过,近距离我对不上焦。别说我技术差,赵嘉也说他对不上。
你为什么极度反对购买APSC?
因为没有优势和意义。
认清现实吧,Canon连EFS的L头都没有,尼康的金圈也基本是为了全幅准备的,而APSC镜头也已经不是适马腾龙的主要发力产品了。18-35/1.8是带给大家无限的震撼,不过你们懂的,那逼近S35A S50A的价格真是分分钟在告诉大家,不如买个全幅享受真正135系统了。
手上捏着的单反镜头越多,想升级全幅的欲望就越强烈,技术障碍已经被扫清,全画幅单反的价格也已经跳水,为什么不买?
总体原则及总结
开始考虑前,请务必确定预算和主要拍摄题材
如没有后续购买镜头或者购买多个镜头的投资,请购买大底便携DC。
佳能和尼康的DSLR,能直接上全幅就直接上,实在不行二手都可以,现阶段APSC已经和绕路无异。
轻便是绝大多数第一次购买相机的新手会严重忽略的问题。
不要购买一百以内的uv镜,如果准备拍风光,请购买消费能力内最好的三脚架和滤镜系统,合适的闪光灯和控光附件对拍妹子极其重要,购买闪光灯请一定搭配购买引闪器。
相机外形影响心情,心情比机器性能更影响照片质量。有时候买相机需要任性。
不论买什么相机,请多带出去拍。放在防潮箱里的神机也不过是废铁。
FAQ.
可预料的一些问题我先自问自答一下。
你用什么器材?
我器材比较差,一台全幅单反,一只24-70,一只85定,一台GR,一台PS胶片机。但是摸过蹭过转手过的比较多。
你入门时买的啥?
PENTAX K10D+smc M50/1.7+DAL18-55+一只杂牌的80-200/4。难用极了,并不推荐你们买,但是**它们学会了一些摄影基本功,虽然我现在拍的还是很烂,但是我一开始用那套家伙拍照的时候很开心。
600D真那么差吗?
出国行600D套机,2500包顺丰,您觉得好可以收了我的这套。